金石寻踪——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书法专业师生访学考察系列报道之四·徐州站

发布时间:2025-05-13


413日上午,师生考察团一行抵达徐州,开始徐州站的访学考察活动。

师生一行首先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专题陈展,南北两馆共展出600余块汉代画像墓石,涵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多方面内容,让师生们大饱眼福。较之临沂吴白庄东汉晚期墓石画像,雕刻技法上,徐州墓石画像大抵以剔地浅浮雕和凹面线刻为主,并能根据图像实际需要而变换表现手法。吴白庄墓石画像以凹面线刻和高浮雕、透雕为主,与西方雕刻艺术的风格特征有相似之处。

图(1)师生一行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图(2)同学们全神贯注听讲

图(3)鸿篇巨构的汉墓陈展(邳州车夫山出土)

图(4)临沂女娲汉画像石雕(高浮雕凹面线刻)

图(5)徐州西王母汉画像石雕(剔地浅浮雕凹面线刻)

图(6)徐州《乐舞六博车马》汉画像石阙,三层浅浮雕,分别刻画乐舞表演、室内对博、饲马图和轺车(沛县古泗水出土,长110厘米、宽60厘米、厚60厘米)

413日下午,师生一行赴龟山西麓,考察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前128—116年即位)夫妻合葬墓。

图(7)神秘而恢弘的刘注墓室

图(8)《刘注》印形制(银印龟纽,长2.1厘米、宽2.1厘米、高2.6厘米)

龟山景区的点石园石刻艺术馆,收藏有汉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石刻近2000件,以及明清至民国年间的众多匾额、楹联。

图(9)徐州龟山点石园的小呲牙与济宁大呲牙似乎存在亲子基因

图(10)龟山点石园收藏的匾额、楹联,无处不彰显民族传统的语言文化色彩

师生一行继续参观圣旨博物馆,考察明清圣旨。圣旨博物馆收藏明清圣旨两百余道,其中,从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溥仪十朝圣旨序列完整。馆中还收藏有明清龙袍、瓷器、玉器、青铜器等宫廷用品和书画珍品,以及民国荣典褒奖状。

图(11)《天启六年圣旨》(局部)——尽管书写带有台阁气息,却处处透露出书法的根本

图(12)《鱼跃龙门》——这是一道古往今来学子们都梦想跨越的门坎

徐州站的访学考察,由徐州市书协副秘书长李瑞云、江苏省书协理事袁祖辉二位老师,以及我们2014届毕业生乔龙泉、2022届毕业生董洪君接待陪同。

图(13)圆满完成访学考察任务的同学们满血复话、意犹未尽

外出访学考察是我们书法专业教学的常规活动之一。本次访学考察,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企业家全程赞助;主体成员由在校三届书法专业硕士生和部分在宁毕业生组成,邀请我们8位中青年教师加盟,随队配备队医。师生一行35人,五天之内,辗转连云港、临沂、曲阜、济宁、徐州各地,行程1300公里。由于行前做了充分准备,方小壮老师为此次考察进行总动员,并针对考察对象作了“笔法起源与隶书笔法”的专题讲座,详细区分汉篆、古隶、汉隶、八分书之别;同时,又有各地毕业生与家长、书协与文旅部门领导的精心导航和热情接待,行程紧凑而丰富,圆满完成了本次预定的访学考察任务。


《金石寻踪》

南雍子弟探幽玄,杖履烟霞访碣眠。

银雀神乌窥隶变,孔龛汉画溯风渊。

漕河壮游星槎动,督府残碑故垒悬。

夜剔苔痕参笔髓,一囊金薤续薪年。

图(14)“金石寻踪”访学考察路线图

图(15)方老师行前作专题讲座

我们书法篆刻专业创建于2006年,由方小壮教授常任教席,先后聘请孙晓云、言恭达老师加盟,以“立足经典,崇尚雅正”的教学与创作理念,为江苏乃至全国各地招收、培养了20115位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硕士研究生;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江苏及周边省市书协的主要领导和能代表江苏省当下书法创作水平的生力军。






关闭